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许南平摄影报道:“我爸过的是美国时间,我睡觉,他出去工作,我上幼儿园,他回家。所以常常见不到,他不会给我讲睡前故事。虽然他很少陪我,但他是让我骄傲的父亲,他像超人一样在城市的上空,成就万家灯火……”这篇网红作文,引发网友点赞和热议,让人心酸的背后,却是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。小孩的父亲,是赣深高铁一名桥梁工,他和工友的白天从黑夜开始,经常要“天窗”作业,很少有时间陪家人。
宁工长说:“我们每季必须全覆盖检查一遍,不但要上到120米高的塔顶,还会从桥面通过132级爬梯下至40米处墩底,对墩台进行全方位检查。另外,工友们有时还得租船对6个水中的桥墩进行检测。”
索塔内作业空间封闭,内部狭小,作业爬梯一次只能上下一人。抵达塔顶后,要认真察看避雷装置和航空障碍灯,确保夜间随时有信号显示。每一次上至塔顶,对他们来说都是挑战,站在仅15平方米的塔顶作业面往下看,会让人心惊胆战,4级以上的河风吹起更是割脸。
在常人眼里,陪心爱的人看星星,港口区3-11岁儿童新冠疫苗接种顺利进行-广西新闻网,是一件浪漫的事情。但在这群90后“星星”男孩心中却是一种奢望,更多的是一份执着、一种付出。每月,他们都要对昌赣特大桥进行一次例行检修,攀爬120米大桥塔顶,享受超大风力的“摘星”之旅,孤独行走于茫茫夜色中遥望万家灯火。
开完班前会,7名身手敏捷的小伙迅速将20多件检查机具搬上车,宁工长带领工友们开始通宵“天窗”作业。所谓“天窗”,就是等到夜深人静,最后一趟高铁列车进站后,将线路全面封锁,“向丰之自幼能作诗准拟桂林佳处、过春残挺,工程技术人员上道对高铁设备进行检修维护。23时30分左右,封锁命令下达,小伙子们迅速行动,通过段安全调度指挥中心远程授权的“秘钥”打开栅栏门,争分夺秒地干了起来。
仔细检查
1月17日21时30分,7名路桥工正在会议室内进行班前点名、布置工作和学习规章:从带多少作业工具、从哪个作业门进出到作业任务有哪些,负责人都布置得一清二楚。28岁的工长宁建平告诉记者:“昌赣特大桥全桥健康监测系统共设置25个监测断面、455个传感器。每次检查,要对不同编号的锚头周围进行仔细测量,细微如发丝的变化都要严密检查和监测。”
“今天的作业项目,是检查大桥索塔塔体和桥梁墩台设备。”90后青工卓林胜笑着说:“爬楼梯是我矮个的强项,今天要大显身手。”检查120.6米索塔塔体,首先考验的就是爬楼梯的体力。工友们不但要注意安全,还要保护好携带的检测设备。塔内480级爬梯,有的螺旋上升,有的直上直下,中间并无休息平台,每次工友们需要手脚并用,花费近1个小时才能艰难攀爬到塔顶。
18日凌晨4时,工完料净,走出线路,锁上栅栏门,核销封锁命令,才算完成一天的工作。每次回到工区,“桥梁医生”们衣裤早已被汗水浸湿。
严密监测